新闻中心

沪上仁心系锦江——上海医疗专家团走进上高大型义诊纪实

发布日期:2025-09-08

乡音未改

仁心依旧

千里奔赴

只为健康之约

合照.JPG


7月26日,一个平凡的周六清晨,上高县人民医院新院却涌动着不平凡的热潮与暖意。由上海上高商会发起,农工党上海市委大健康委、南昌大学上海校友会联合支持的“情系家乡•回馈桑梓”义诊活动在我院拉开序幕,一群心系上高的沪上顶尖医疗专家跨越千里,自黄浦江畔风尘仆仆赶来,正用最精湛的医术,温暖着锦江河畔的百姓。


一楼候诊 (4).JPG



图片


晨光 · 乡音抚疾叩心门



图片

专家1陈芳源  (2).JPG
专家2罗志国.JPG
图片
专家7张允 (1).JPG
专家5戴宇翔 (3).JPG
专家6魏建明2.JPG


“老爷子,您是哪里不舒服啊?”“身体还是可以的,放松心情,慢慢来,勿至于马上要开大刀(动大手术),我们有的是办法…”清晨八点半刚过,新院门诊大厅已是人头攒动。一句句带着沪语韵律的乡音问诊,成了诊室里最温暖的背景音,瞬间消弭了空间的距离,让诊疗变得格外顺畅、贴心。

图片
专家8罗志兵 (2).JPG
专家9熊光苏 (1).JPG
专家10简桂花 (1).JPG
专家11朱淳.JPG
专家12白永瑞.JPG

“这是我的微信,片子后续复查了可以发给我看看。”“这是我的联系方式,遇到复杂病例,随时沟通。”诊室里,学术指导间隙,这样的对话频频出现。

图片
专家14陈敖峥.JPG
专家15吴志勇.JPG
专家16刘建平.jpg
专家17罗树林.JPG
专家18袁周.jpg

虽然专家们都是上海大医院的博导、硕导等名副其实的“大咖”,但在家乡父老和同仁面前,他们没有丝毫架子,只有满腔的热忱与毫无保留的分享。主动留下联系方式,一句“常联系”,不仅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保障,更是搭建起了一座连接沪赣两地的健康桥梁,为家乡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专家20汪五清.jpg
专家21陈晓宏 (1).JPG
图片
专家22孙德斌 (2).JPG
专家24杨念钦.JPG
专家25徐锋 (1).JPG


图片


午后·专家并耀传薪火



图片


时钟指向下午两点,医院会议室、学术厅和手术室智慧之光同时点亮。




专家座谈   智囊引流


会议室内,各大上海专家、学者、管理者围绕医院的整体发展、学科建设、技术提升毫无保留的提出意见建议,为医院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

座谈会.JPG
图片


无影灯下  “云端”授刃


李东.jpg


手术直播会议室,大屏幕高清呈现无影灯下的精细战场——来自上海市同仁医院的李东副院长正主刀、讲解一台高难度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层次就是生命线!沿包膜推进,像剥橘子——既要完整剥离,又不可破‘囊’...”字字经典,步步精彩。


直播手术 (1).JPG



讲台之上  星火燎原


讲座 (1).JPG


与此同时,医院学术厅内座无虚席。上海瑞金医院全科专家陈云江教授正以真实病例为引,讲授《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台下,全院非值班临床医生、护士悉数到场,目光灼灼。


图片


护航 • 多方温暖伴前行



图片


让人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每一位专家背后都满藏情谊的重量。那连夜奔波的时刻,那饭后回诊的执着,那一句句温暖的教导,一声声细心的叮咛,一个个千里返乡的商会人,都奏响着最温暖的音符。这份温暖,无法用言语表达,唯有用行动回馈。


志愿者服务 (1).JPG
志愿者服务 (2).jpg
志愿者服务 (4).JPG
志愿者服务 (6).JPG


为确保这次难得的义诊圆满完成,医院各部门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从预约分流、检查安排到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各部门通力合作。编号清晰的候诊区、有序就医的诊疗区、不停穿梭的“红马甲”志愿者.....大伙儿带着感恩、带着干劲上岗,用心服务!


MJ8A4657.JPG
MJ8A4738.JPG


暮色轻笼,无影灯熄,义诊画卷终章落笔。上海专家团播撒的星火,已悄然汇入锦江长流——那是无影灯下精准的刀光,刻入医者心间的坐标;那是诊室熨帖的叮咛,抚平乡亲眉间的川壑;更是云端架起的长桥,让沪上智慧永续滋养故园春秋!



此去千里,黄浦江潮声声念桑梓

今朝聚后,锦江烟柳依依盼君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