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可见吃是一件重要且令人愉悦的事情
但不久前万爷爷却遭遇了
吃不下、喝不好的烦恼
▼
“嘴巴没办法吃东西,吃什么都会呛咳,根本咽不下,每次吃饭、喝水,甚至吃药都要从胃管里面打进去才行,活着没意思…”前不久,因突发脑出血后遗留了肢体无力、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的万爷爷(化名)愁容满面的来到我院中医康复科,就诊时他苦恼的向医生诉说。
康复团队为万爷爷进行了详细的吞咽功能评估:口腔器官(唇舌牙软腭)运动功能,咽反射、呕吐反射尚可,但喝水吃饭呛咳。为此,康复团队为其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运用吞咽低频电刺激、口腔感觉刺激、shaker训练等治疗技术,帮助万爷爷早日恢复吞咽功能,尽快拔除鼻饲管。
万爷爷在治疗过程中表现良好,整体吞咽功能好转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成功拔除鼻胃管,重新得以品尝舌尖上的美味。感受到这个变化的万爷爷也变得乐观起来。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一种临床表现。
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如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癌症、老年痴呆等。吞咽障碍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及时进行吞咽康复非常重要。
常见误区
吞咽障碍者可直饮流质食物。很多患者以及家属会认为纯净水、蒸馏水等液体是最容易吞咽的食物。
吞咽液体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而言,是难度最大的一件事。因为液体的流速快,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启动速度慢及气道闭合不及时,容易导致呛咳甚至误吸。
因此,吞咽障碍患者尽量避免直接饮用流质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添加增稠剂来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从而减少呛咳误吸的风险。正确的进食顺序是从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低稠度和高稠度食物。注意食物形状和喂食方式,避免呛咳和误吸。
吞咽障碍可自行调整饮食。
虽然一些轻度的吞咽障碍可以通过自己调整饮食来缓解,但是大多数吞咽障碍需要专业的治疗。
专业的康复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代偿方式、气道保护方法、传统针刺疗法等。
喂食的时候,一口量越小越好。
实际上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食物容易残留;一口量过多,食物易从口中漏出或发生残留,增加误吸的风险。
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的一口量,一般从小剂量(1~4ml中稠液体)开始,逐步调整到合适的一口量。建议进行吞咽相关检查后选择合适的一口量。

我院中医康复科分为中医康复便民门诊、中医康复住院部两部分,分别承担相关患者的门诊及住院治疗工作。中医康复住院部又分为中医科和康复治疗区。
中医康复便民门诊
提供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康复理疗服务,设中医诊室4个,治疗室3个,每日均有1-2名医师坐诊。
诊区位置:门诊大门东侧(原咨询门诊位置)
开放时间:8:00-12:00 14:30-17:00
中医康复科住院部
中医科主要收治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肝病、肾病、糖尿病、面瘫、面肌痉挛、小儿咳嗽、小儿低热、小儿斜颈、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颈腰椎退行性改变、骨关节退化、关节炎、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科室位置:妇幼楼6楼
科室电话:0795-7126011
康复治疗区是集现代康复、中医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康复治疗病区。科内设运动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区域,可为门诊、住院患者提供全方位康复治疗。
治疗区位置:妇幼楼9楼
联系电话:15070591975(黄组长)